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礼教制度是十分等级分明的,在一些大家族中,其妻妾等级也是划分得一清二楚,不允许随意僭越,按照地位高低的排行,大致为妻、媵、纳、嬖、妾、烝报等。 首先,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妻”了。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礼法规定中,妻永远有且只有一个。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能同时拥有一个,但如果妻子死掉或者休掉的话,是可以续娶的。
妻比如要通过明媒正娶而来的,这样才能够拥有名分。男方先派人到女家里请婚,得到同意后再派专人送聘礼,然后双方家长一起协商,确定迎娶的吉日。最后,由女方派专人护送新娘过去,男方则派人迎亲。 古代是比较讲究门当户对的,所以大家族所娶的妻子,大多也是名门望族出生的,其所生的儿子,就是家族的嫡子,不出意外的话,就是由其来继承家族财产。 在妻之下的就是媵,媵就是陪嫁的意思,能够成为媵的,一般就是作为妻的妹妹或侄女。媵虽然不是正妻,但其所生的儿子,也可以当作是嫡子。
媵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娘家的血脉可以去继承夫家的财产和权力。 媵在上古时期比较常见,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和妾融为一体了。 在媵之下的就是纳,纳指的时候是古代在攻克敌国之后,将对方诸侯公卿等大家族的女子给娶过来。这名义上是娶,但实际上是赤裸裸地掠夺,所以是几乎没有任何聘礼的。 在纳之下就是嬖了,嬖的本义是贱而存在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一些大家族在犯了罪之后,通常男的会被拿去充奴,女的会拿去当女仆,一些长得漂亮被主人看上的,就会被收入房中成了嬖,在大家族中的地位通常都是十分低下的。
妾通常是古代大家族通过奴隶、仆从还有一些贫苦人家老百姓那里买来的女儿。在整个封建社会,妾的地位虽然时高时低,有时候比“纳”“嬖”的等级高,有时候又比“纳”“嬖”的等级低,但总体上逃脱不了半奴半妻的地位,其娘家的穷苦地位,就基本上决定了即便是正妻死亡,妾也是基本不可能被扶正的。
至于“烝报”则指的是父子、叔侄或者兄弟之间先后同娶一个妻妾。在先秦时期,“烝报”的地位比较高,基本与正妻无异,其所生的儿子也可以被当作嫡子赋予其继承权。
进入封建社会后,“烝报”这种东西已经不被儒家礼法所容,被判定为乱伦行为,要搞只能偷偷摸摸搞,一旦被人发现并跑去报官的话,是要被判刑的,所以地位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