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一项特别的刑罚,相当于现在的无期徒刑。它就是发配,就是将罪犯押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终生不得返回故乡。 我们想一想,走上好几千里路,在路上活不活得下来还另说呢,更何况还不是去旅游,到了地方,还要干极其沉重的劳役。由此看来发配也真不是什么好差事啊。 发配的地点通常都是边远地区,或者说哪里穷哪里危险,就把人往哪里扔,可谓绝地求生。宋朝时期的热门流放地有沧州,海南等等,明朝多为云贵地区,清朝则是东北宁古塔。
古代本身就缺乏交通工具,犯人更没有乘坐交通工具的权利,只能靠11路公交车,而且是风餐露宿,过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晚上很多时候,找不到旅店住宿,就只能睡在野地里。还会经过很多未经开发的地区,有可能也会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猛兽等等,途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 犯人不仅自己受罪,还要连累衙役跟着受罪。押送犯人时,衙役虽然无需带枷,但是他们走的路,其实和犯人一样多。总不能让犯人在路上走,衙役骑着马在前面吧。 从上面的记述来看,这的确是一个苦差事。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押送犯人其实是一个肥差,很多衙役都会争着去做。这是怎么回事呢?
衙役什么脏活累活都得他们干,而且工资极其微薄,每个天只能赚几文钱,一年也就赚几两银子。辛辛苦苦干一年,有可能还入不敷出。 有钱能使鬼推磨。对于衙役们来说押送犯人就是一笔暴利。 一是虽然衙役普遍薪水偏低,但是他们会有提成。押解流放罪犯也分两种,一种是短途,一种是长途,但不管是哪一种,钱都是远多于其他补助的。 二是为了使犯人路上过得舒一点,如果犯人家里比较有钱,那就更舒服了。一些有钱的人家为了让犯人少受罪,甚至会打点好一路的行程。出行有马车,到了城镇,住客栈,喝好酒,吃好菜,相当于一趟免费旅游。 从另一个方面,其实押送犯人虽然苦,但也不是每个犯人都能被押送到目的地。比如他的仇家呢,就会在路上埋伏,趁机把犯人干掉,或者甚至买通衙役把犯人干掉,就像水浒传里很多英雄好汉遭遇的那样。再比如,有的犯人身体不是很好,或者娇生惯养没吃过苦,那长途跋涉,就有可能吃不消,有可能在半路上就gameover了,所以,押送犯人看着时间长,其实很有弹性。
还有很多押送,相当于接力赛,到了事先定好的交接地点,交给之后负责的衙役,他们就可以回去复命了。这样就把本来漫长的押送路程,给分割成一段一段的,就容易接受了。 总而言之,衙役一方面有油水,另一方面比在衙门里办事相对自由。只需忍受一些奔波之苦,相比而言,还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