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动荡不安,时逢战乱。在这个背景下,底层穷苦人民受到影响,许多人穷到衣不蔽体,有病不敢医,连病死后都是用最后的一点钱,买了草席来裹尸。 在影视剧中,经常有见到古代街边有披麻戴孝的女子跪地,身边有一具尸体被草席包裹着,面前的木牌上写着“卖身葬父”。 而周围就会有相看的人,将女子买下后可以将其带走,留做粗使丫鬟,或是卖到其它地方去打杂。
百善孝为先 为什么古代会存在“卖身葬父”的情况呢?难道不能找片土地,随意挖个坑埋葬了就好了吗? 这和古代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人不孝,乃大不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中,就有尊老爱幼、孝顺长辈的说法。 若是将自己的身生父母,随意挖坑埋葬处置,是为大不敬。古人都讲究体面,所以死后需要有合适的地方安葬,立碑刻名,以便后人前来祭拜。
更有甚者认为,葬礼操办的盛大而庄严,对于离世的人能投个好胎,来世有个好去处。 对于活着的后世而言,是件有利于“气运”的事情,白事办得好才能顺顺利利,后世之人才有福气。 这就导致了会有“卖身葬父”的现象,穷困潦倒下还必须要满足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饱受古代封建制度的摧残。 需要靠出卖自己来换取钱财,这样对自己苛刻且残忍的要求,来达到孝顺的目的,的确有违人理。
底层生活与富人阶级的差距 从古至今,处处都体现着阶级差距,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生活,在现代,倡导“人人平等”,而古代是可以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 富人就站在高处,俯瞰下面的穷苦人民,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交完赋税后,吃了这顿愁下一顿,还需要一直忍受风吹日晒,去田野里干活,苦不堪言。 日益渐增的赋税,压得底层人民喘不过气,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其它的消费,生了病都只会一拖再拖,所以当时很多的疾病,其实都是拖到后面变严重了,无药可医。
底层人民在“泥潭”里艰苦生存时,仰头一看,富人们吃山珍海味、珍馐美味,可能一顿饭的钱抵过穷苦人民家中一年的收入; 穿锦衣华服、时兴玩意,一小方块的布料的钱,可以制作普通人民一年四季的衣物。 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下,导致富人愈发有钱,而底层人民被剥削后愈发贫穷,世间炎凉,这样“卖身葬父”的事比比皆是,都是为了在世道艰难的情况下存活下去。
封建观念的影响 女子在旧社会地位低下,很多偏远地方至今都还留有不让女子上桌吃饭的恶习。 在男子为尊的社会,女子对于他们来讲相当于附属品,随着出嫁,女子彻底与家中无关,生死都由夫家处理,死后都是入的夫家的坟墓。 古代封建制度严格,社会有科举制度只针对男子,专心苦读,寒门也能出将才。即使是无书可读,也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赚取钱财养家糊口。 反观女子,女子大多无法抛头露面,更别提出门做生意赚钱养家,没有了营业的机会,女子就无法自力更生,于是就会出现靠出卖自己来换取钱财的局面。
“卖身葬父”其实就是女子对于社会现状的无奈,但又不得不屈服于道德伦理纲常,即使是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的卖身,也得将父母的葬礼办好才是做人子女应该做得事情。 女子在这艰苦的时代中,就如飘摇的浮萍,受到封建制度和道德伦理的束缚,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无力养家糊口,只能依附于男人,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家中一旦遭遇变故,一旦连丈夫都无法依靠,就相当于灭顶之灾,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卖身”来换取自己想获得的东西。
女子获取自由平等不过百年的历史,我们的先辈为了实现这条道路,历经了众多的艰难险阻,让现在的我们不至于走上“卖身葬父”的后路。 现代社会女性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女性能做很多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和拥有一样的能力,甚至比男性做的更好。 虽然现代社会还是存在诸多的“性别歧视”,但时代在进步,众多先辈女性为争取女性地位,贡献了许多力量,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并且为以后更“平等”的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