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开车有红绿灯,但古代人出行靠什么规则呢?其实在古代,由于人口也逐渐增多,外出行走如果不按规矩来,车水马龙也的确挺闹心。秦朝的时候就曾制定了男右女左的行走方法,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到了宋代才有了相对完整的交通通行法则,虽然只是进出城的简单规定,也能够看出现代交通法的一些雏形。
比如在宋代,有学者提出了进左出右的建议。就是你进城的时候走左边,出城的时候走右边,这样一来进出城的人各走一边,也就不会出现走路撞架的情况。但是这种交通规则并没有广泛的推行开来。因为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人的行走是很自由的,并没有受到方向的限制,可见古代的交通规则虽然具备了现代交通法的一些雏形,但在执行力上却并不是十分突出。
古代出行多靠马车,所以在超载、超速的规定上比较严格。比如如果你驾驶一辆马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那么你是要受刑罚的,具体的是用鞭笞后背。但后来执法者发现后背的穴位较多,稍有不慎鞭打就有可能让人丧命。因一次不遵守交通规则就要人性命,实在有些小题大做。后来官方规定超速超载就挨板子、打屁股以此作为惩罚,来约束行人。
现代人想上路开车,需要学习驾照,但在古代如果你想当一名马车车夫,依然也需要进行培训山岗。因为马车如果在极速行进中,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你要想得到驾驶马车的权力,就要先进行驾驶培训,合格了才有资格进行驾驶,以防上路引起车祸,造成人员伤亡。
古代交通法规在避让礼仪上也做得比较好,比如唐朝的制度中,平民百姓的车要避让官府的公车、年轻人要避让年长的人,出城的人要避让进城的人,整体上还是关注出行更加有急需的人。虽然平民百姓避让官府的车不符合现代民主的思想,但在千年前的古代社会,能有这样的思维,也算是非常开明了。
古代随着人口的增多,官府为了处理公办事件,开始修建了官道,专门为公务人员所使用。它将官用和民用的街道分开,以此来划分出行秩序。当然这是封建社会为集权和提高办事效率所做的改变,但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交通情况也提供了一些参照史料。尤其对于研究朝代的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人由于电子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各种道路划线和信号灯的形式来完成对交通规则的执行,但在古代要么靠政府的制度约定,要么靠民间的约定俗成,能做到类似于现代的交通规则就已经让人惊叹了。现在的一些制度也是从古代逐渐发展演变而来,值得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