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的娱乐精神也在逐步提高,体现在影视作品的多样化中,而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就是古装电视剧。 由于电视剧所表述的时代背景跟现在是有差别的,难免会引起现代人的好奇,也会跟现在的生活或者书中读到的历史相对比,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最有趣就是关于上班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古代人的上班就是现在公务员的缩影,大家都是同一天朝,抬头不见低头见,像极了现在上班的打工人,与现在令人掉头发的996相比,古人的上班方式似乎比较清闲,无非就是早晨早起上朝而已,那么古代真的上班如此清闲吗?是影视剧的作用还是真正的存在呢?这一些还得从某位清朝官员留存的笔记中窥见一斑。
印象中的古代官员 普罗大众接受到的文化传承都是古代诗词歌赋所赋予的,唐诗三百首,唐宋八大家,等都是文学中掺杂着官场的存在,也就难免让我们觉得古代人上班好清闲,除了游山玩水就是诗词集会,好不惬意。 举一些典型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些印象:号称酒仙的李白一生中创造了无数的佳作,而他的人生轨迹被现在人画出来简直堪称大型游记,从边疆的夜郎到蜀道难的四川再到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江南,每一处都有他的身影,尽管他的一生都是在被贬的途中,但也未免太过于清闲,官职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形同虚设。
与李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苏东坡,彼时被贬到杭州,还创造了一个美食东坡肉,流传至今,当然他也有政绩体现,就是西湖防洪堤就是他带人修建的,但依旧体现不出当官有多么的繁忙,反而有很多时间写下诗句,跟三五好友聚会等。 那么真实的古代上班真的就是这么清闲吗?很显然不是,无论书本中还是影视剧中给我们传达的官场都是有故事的,作为讲故事的存在自然就淡化了上班的枯燥感,实际上古人上班跟现在也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其中的枯燥和繁忙跟现在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的上班族 古代的上班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京官是要每天早晨上朝面见皇上的,地方官由于山高皇帝远没法执行觐见,只能是自己每天点卯,从这一点来看地方官还是比较清闲的,似乎除了击鼓鸣冤,威武衙门,就没有大事处理了。 然而京官却没有这样的福分,身在天子脚下,有更畅通的仕途之路,也代表着有更辛苦的付出。 古人没有钟表都是用沙漏或者打更来知道时间,他们的时间单位是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因此古人对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但这并不妨碍古人的勤奋。
中国很多成语体现古人的勤勉,闻鸡起舞、挑灯夜读等都说明这一点,而对于京官而言时间不是用来读书的,是用来走在上朝的路上的。 一般而言,天子上朝是在早晨5点,然而偌大的皇宫距离大臣的府邸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紫禁城内又有规定不能策马而行,只能步行或者抬撵,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比皇帝晚来,这样时间推算下来,很多大臣甚至在半夜三四点就要起来洗漱、整理仪容去上班。
在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早晨起来从被窝里出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更何况半夜就得起来收拾,由此可见古人上班的时间点是比较辛苦的,最起码是现代人所不能承受的。 但除了上班时辰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劳累的,皇帝是需要批阅奏折,但是大臣们却可以上完早朝回家,当有当值的事情出现处理即可。 总体而言,古代人上班是不太累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上班不累,下班就忙得不可开交,现代人跟古代人上班最大的不同竟然是下班之后。
古代的夜社交 下班后的社交现代人也存在,只不过我们现代人下班后的社交以娱乐活动为主,而古代人之间的社交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们社交更注重的是利益,注重在朝中的势力地位,这样的社交十分的耗费精神。 更何况古代的社交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繁文缛节太多,兜兜转转遮遮掩掩,半天都说不到重点上去,难免耗费的时间更长。 清朝一名官员恽毓鼎留下的笔记中写到,每天处理公务的时间很少,但每天与同科好友或者同朝官友应酬上颇费时间和精力,简直是比上班还累的存在。
每一个当官的都有几个门生,门生与门生之间又有各种推荐,他们之间的推荐方式也十分的儒雅,通常都是通过字画的形式进行交流。 涉及到字画那时间就十分紧迫了,研磨书写耗时耗力不说,面对的也不是一星半点,有时候一天还要回复好几个,甚至用来阅读的时间都大大增加了不少,这种社交方式让古人头疼不已,也疲惫不堪。
恽毓鼎笔记中记载着这样一段:1906年二月二十日接见完五批客人之后,恽毓鼎觉得头昏眼花,枯干舌燥,客人前脚刚走,恽毓鼎便呕吐不止,这样的状态让恽毓鼎无比羡慕西方的接见礼仪,没那么多繁文缛节,讨论问题也能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钩心斗角弯弯绕,省时省力了不少。 古代的夜社交除了上述的弊端以外,还有一个令人精神颇有压力的存在,那就是势力盘根错节,少有泄密者就会万劫不复,因此这样的夜社交也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提心吊胆不在话下,由此对比可见,古人的下班更累,简直要人命,还不如朗朗乾坤下白天上班舒服。
小结: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上朝还是上班都是社会秩序存在的普遍现象,并不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各有各的清闲也各有各的苦楚,这是亘古不变的打工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