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种真实的百万行军如厕方式,赤壁之战、孙权进攻合肥都是如厕导致疫疾,古代行军打仗如何解决如厕问题,是后勤中和粮草供应同等重要的事情。 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劳费而徒为饰好,何也?——《三国志·蜀书五》 圊溷的汉语词典解释:圊溷(qīnghùn),这【圊溷】,就是三国时候的战地厕所,古代将领统军在外,安营扎寨时,厕所一般是要修建的,而且必须远离水源,建在下风处。因为古代医疗水平差,当夏季行军时,在缺乏净水措施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喝生水,或不干净的水,这自然会导致大批的腹泻和痢疾。因此,即使修建了像【圊溷】的厕所,一旦处理不当,都会在军中产生大规模疾病。 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时约有23万部队,排泄就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不重视厕所,才遇上了【大疫】。同样,孙权进攻合肥时遇上【疫疾】,也有可能是因为处理粪便不当而造成的。难以想象,如果是百万大军下江南,究竟是怎么解决的?
关于厕所这里有一个赤壁的故事。 208年,曹操南征,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赞同,决定火烧赤壁。 交战过程,黄盖为流矢射中,掉入水中,吴军救起时,都认不出是黄盖,放在厕所中。黄盖只得叫一声韩当名字,韩当听出黄盖之声,忍不住垂泪,解下自己衣服给黄盖,黄盖因此活了下来,否则肯定会冻死。 赤壁之战,黄盖功不可没。 武陵蛮夷反乱,黄盖被调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自觉难敌。黄盖大开城门,让乱军进了一半时发动攻击,杀死几百人,其余都逃跑,随后收复城池,诛讨敌人首领,赦免归顺的人,郡县清净。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纵观古代战役,兵力在战争绝占绝对主导,那么这么多人出征,上厕所可就成了一个统帅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解决方法。 到了唐朝,《李卫公兵法》中详细介绍了在行军过程中,军队扎营的方法。其中对于军营卫生非常重视,每个营区都要挖一个公共厕所(“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着重强调厕所挖位置,要远离水源和粮草,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 如果是防守方,那就更要重视厕所了。缩在城中防守,由于回旋空间相对小,需要更注意解决便溺的问题,否则不等敌人攻上来,自己就先因为瘟疫而垮掉了。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这方面的实践,但因为中国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当年的实物很难保存下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多是墨子等著作当中的文字记载。
而且对防守方粪便也不全然是废物,收集加热后可以当武器使用。这种恶心至极的东西还有个雅号金汁。怎么用呢,从城头往攻城者头上一浇,绝对酸爽。 还可以沾在箭矢上,敌人一旦中箭,即使当场不死,过几天也得因感染而亡。这效果,实在太生化了。更多的时候,守城官兵会在城墙上直接排泄,以恶心攻城敌军。试想,在敌军攻城过程中,城墙外围一圈都是粪便,不仅进攻不便,还会传染疾病,而城内军民不受影响。
对歪果仁而言,公元1世纪以后罗马军团的行军营地在寨墙与护营壕沟之间,有木板盖深沟作临时厕所,永备军营内有冲水式厕沟,深度至少三米,须有石板或木板盖。水流从河流上游引入,在军营中使用后,顺下水道冲走厕沟中的秽物。 不过罗马军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眼界的开阔。在人类的五大古文明中,罗马人囊括了三个,和一个有大量交往。罗马军队在几百年成长和完善过程中,同各种文明的军队频繁交锋,时遭挫败。同时罗马人的蛮族敌手有来自北方的冻土,也有来自南方的沙漠。罗马军团就是在和各类敌人的不断冲突中持续改进自身的装备,训练和战术,终于达到古典军队近乎完的境界。比如公元前三世纪初的皮洛士战争,罗马军团对皮洛士枪阵(一种改进的马其顿枪阵)尚无丝毫战术优势。而到了一百五十年后的皮德那战役,老将波鲁斯率领的罗马军团轻而易举就将数量占优势的马其顿枪阵击溃。 在英国各地出土的罗马堡垒遗址也验证了这一说法,靠近寨墙与箭塔处的确发掘出规格相似的厕沟。
到了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军事上最受重视的是城堡建设,城堡中自然有流水冲刷的厕所,但建筑体例与清洁规范并不比罗马帝国时代有显著改善。
上图是城堡厕所的排水孔。 想起城堡里边的那个悲催的中世纪厕所。我想,只要到过中世纪宫殿或者古堡的人,都会有一个同感。古代人的厕所都太简陋了,如厕之后,是不是棍儿刮,棍儿刮,不知道。欧洲最奢华的凡尔赛宫,皇帝皇后所有居住在宫殿里边的人,如厕都需要一个马桶。每天早上那个味道,不用说我用回到那个时代,我也知道。几乎所有的城堡,就算号称世界最浪漫最美丽的瑞士西墉城堡,它的厕所也不过是两块儿板子,然后直接排污到美丽如画的日内瓦湖畔里。 到了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著名统帅腓特烈二世对自己的军队有过详细的规定:每一纵队安营时先扎营栏,然后就是至关重要的厕所选址,要求为下风向,远离水源以及军灶等等,在行军时必须掩埋厕所,以免造成军情泄露以及病毒传染。
上图是一战时候德国人的野外厕所。 其实这些都是中规中矩的解决方法,最厉害的要数成吉思汗的解决方式,当年成吉思汗西征,要求营队不必修建厕所,只是规定统一地方解决。如果急行军的情况下,不必处理厕所,直接起营行军;在军队驻扎的情况下,规定每三天更换军队驻扎地址。十万大军像风一般来去,像鸟群一样排泄,因此即使暴露了驻扎地也没关系。
那么马桶是谁发明的呢?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抱怨她的里士满宫殿里未倒空的便器恶臭难闻。1595年,她的侍臣约翰·哈灵顿爵士前来解难。他在意大利旅行期间听说了一项令人神往的发明,即一种用水冲掉污物的厕所。哈灵顿的抽水马桶终于在里士满宫殿里安装起来了。
哈灵顿对于他就抽水马桶出了一本书的主意很感兴趣。但抽水马桶在没有任何排污的主管道,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什么钱来支付管道装设费用时,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人仍然清理倒空便器,或者让“夜间掏粪人”打扫污物,一切依然照旧。
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在18世纪后期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构件,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保证污水管的臭味不会让使用者联到的U形弯管等。他在1778年取得了这种抽水马桶的专利权。
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都已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的排污系统后大多数人才用上了抽水马桶。右图:抽水马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S形管,或者说下水道的存水弯,它总是保存一些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密封垫,将臭味盖住。
甚至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直到19世纪60年代也才刚提供排水设施,这时许多人第一次享受到抽水马桶的好处。而这已是哈灵顿的发明300多年之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