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俗语言:“民以食为天”。在咱们古中国广袤土地上美食珍馐数不胜数,史书上就有不少记载,例如在皇宴上就留下满汉全席的盛况;宋人还发明出曲水流觞的高雅餐桌特色。 但是在封建社会占主体地位的平民百姓,生活大多还是比较困苦的;不像贵族阶级那样荤素搭配、琳琅满目。所以在他们的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就是蔬菜了。加之,中国的农民阶级数量极其庞大,开垦种田,自给自足早就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因此,那时候无论是富人还是平民,家家户户桌上都少不了的就是蔬菜。
及至今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拘泥于大鱼大肉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解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古代抑或是现代,蔬菜这类事务都收到了大众的喜爱。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古代人都吃哪些蔬菜?他们又是如何保存蔬菜的。 蔬菜的种类及其作用 1.蔬菜入诗,历史悠久 早在古代,“爱吃”的中国人民就已经将蔬菜的种类记录到了书籍古典当中。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很多诗句包含着对蔬菜的描写。所以说,蔬菜作为一种日常饮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广泛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成为“家常菜”。距今大约已经度过了3000多年的历史。 而蔬菜入诗,体现出古代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布衣平民都对其喜爱有加。故《诗经·关雎》中一句讲述了大小不一的荇菜,在沸水中漂流场景的诗句中所提到的“荇菜”,就是一种口味极佳,滑嫩香甜的蔬菜。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直接用水煮,简单便捷。也可以采用腌制的方法,用盐裹至荇菜叶身,在放在瓷器罐里研制少许时刻,晒干就是一道美食! 而在“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句诗中讲述的是,我从哪里找到一支瑗草,然后将它种在后院里。诗中讲到的“谖草”,就是现在大家常常吃火锅时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黄花菜。它的烹饪方式同样丰富——热水焯、煎炒、熬汤、凉拌,应有尽有,并且口感也是非常爽口润滑。而且相较其它蔬菜来说,它还有着某些医药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好处。
还有诗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里所提到的“芣苢”就是车前草,这是一种在春天生长的植物,满山尽放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人们在采摘时节来到这里采摘蔬菜。可以生吃,或者沾点食材佐料就十分美味,当然也可以用清汤烘培和爆炒蒜香。 在《诗经》中有记载的蔬菜品种数不胜数,对每一种蔬菜都有着详细的介绍。由此看出,中国人真的对蔬菜的种类以及烹饪方式卓有研究了。坐实了他们“爱吃”“懂吃”的标签。并且《诗经》提到蔬菜时都会替它取一个高雅的别名,如“薇”指豌豆、“蘩”指艾草之类的食物。所以将文雅与蔬菜相结合也成为古代蔬菜的一个特性。 除了先秦时期,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都继承了以蔬菜入诗入词的喜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就在《送范德孺》一诗中,写到“青蒿黄韭”,作为含杭州名菜“东坡肉”的创制者,苏轼的一身好厨艺,让他对食物有着敏感的“嗅觉”。所以,青蒿和韭菜能入其诗,必然是能攻克其味蕾的佳肴。 同样是被称作爱国诗人、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在其作品当中也少不了对蔬菜的描写,在其写下的千古名句“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中。所讲到的“陌上柔桑”就是一种普遍便宜的蔬菜——芥菜,在平民百姓的餐桌上时常见到。从这一点上,也窥见了辛弃疾对百姓的关心。
而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人人都吃过的“黄瓜”,在古代可是个难得的稀罕物呢!由于古代社会交通不顺、各地往来贸易十分困难;作为一种在南方生长的蔬菜,北方的人民想要吃到黄瓜绝对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时期。因此,大家都十分珍惜喜爱黄瓜这种蔬菜。俗话如是说:“物以稀为贵。” “美食品鉴师”苏轼也在其名篇《浣溪沙》诗中,描写了黄瓜这种珍贵的蔬菜,“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两句就写出了在当时的社会黄瓜的珍稀,是千金难买的程度,如果能将其端上餐桌,还没吃就感觉餐盘散发着光芒,形象得刻画出了人们对黄瓜这种事务得喜爱。 诗人陆游的每一首诗中,几乎都缺少不了蔬菜的出现,像“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如何梦故山,晓枕春蔬香?”等等,由此看来陆游也是蔬菜的“忠实粉丝”了。才会如此不厌其烦地将蔬菜写进每一首作品当中。 2.蔬菜的发展、作用 比起现代社会,古代的蔬菜种类数量及烹饪的方式并不逊色,甚至更加丰富多样。在早些时候,人们会觉得蔬菜只是一种作为主菜、肉食的配菜、佐料存在。但随着科学饮食的提倡,蔬菜的“绿色”食物名号也被打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蔬菜不仅美味,还对人体健康大大有益。
不仅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之外,还能够润滑肠道、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毒等多项功能。并据现代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大家能够吃到的蔬菜总共有几十个科目种类千余种之多,这都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 所以说,真是数量繁多的蔬菜种类使人们的餐桌变得“色香味”俱全。并且还对人体的饮食形成了膳食均衡的良好形式。并且生活中,多吃“有机、绿色食物”的人看起来也更加年轻活力,这都是蔬菜这个大功臣的贡献呀! 并且蔬菜还被作为是一种健康减肥的方式,蔬菜可以去除掉身体里多余的油分、同时又能促进肠道排毒,加之补充人体应需的营养,是一种绝佳的减肥方法,收到大众的喜爱。 古代餐桌上都有啥蔬菜?他们有哪些花式储备方式?
古人屯粮、花式储备方式 相信有过农作经验的朋友们都知道,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但是接踵而来的就是寒冬,在极低的温度和接连的雨雪霜降之下,农作物就会受寒而“冻伤”。当时的科技条件又没有办法使蔬菜得到有效的保护。 因此,在冬季百姓们根本不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而生活困苦的人们更是陷入了断粮的境地当中。为了能够顺利过冬,拥有着“聪明才智”的中国劳动人民便开始想出了一系列保存粮食的方法。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着储备“冬季储蓄蔬菜”的习惯。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用腌制、晒干等多种方式来贮存粮食。在史料中也有着相关记载,采用储备方法,可以使蔬菜在极寒的条件之下很好的保存,不会腐烂。而在古代社会比较普遍的冬季存粮方法有晒干、腌制、窖藏等多种方式。 干菜和腌菜其实是广为人知的食物储存方式。干菜简单地来说就是在艳阳高照之际将采摘回来的蔬菜平铺放在阳光下晒干,等到蔬菜的水分被晒干再放置干燥处储藏就好。到了冬季食用之时,再将其泡水煮沸烹饪即可。
腌菜最早开始在先秦时期,主要的原料就是白菜的根茎,先将其取出放到沸水中煮熟然后放进陶罐中发酵几个月之后,就会变成风味十足的腌菜。腌菜不仅能够避免食物腐烂,而且口感也很好。因此收到了普罗大众的一致喜爱。 而古代每家每户基本上家里都有地窖,除了放酒之外,春暖夏凉的地窖也十分适合放置蔬菜。因此在气候寒冷的北方,人们就常常在冬天将新鲜的蔬菜放进地窖之中。 现在的人们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种植技术的更进,能够跨越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吃到反季节的蔬菜。其实古人也可以,在汉代时,皇家就修建了所谓的“温室”来储存粮食,但这种储存方式在当时是一种极其奢侈的方法,只有权贵之人才可享用。
蔬菜作为一种中华传统美食,从先秦至今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而在古代史料、诗集中对蔬菜种类、作用、烹饪手法的记载也是当今”美食”界的瑰宝。在数不胜数的诗句中、在世家大族、市井百姓的餐桌上,蔬菜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物品种。所以说作为中华传统美食的蔬菜,其赋有的美食内含、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衍生出的展现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多种烹饪方式应该得到大众的喜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