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洗澡
在还没有发明肥皂以前,中国北方的人都是用“胰子”,也就是将猪的胰脏、板油以及碱混合捣碎,晒干后拿来洗东西的。时至今日,随着生产力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肥皂的衍生物如沐浴露、洗面奶等。
其实,不仅现代人注重清洁,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爱干净、讲卫生的传统,出现于宋代的肥皂就是古代清洁用品的杰出代表。那么在宋代以前的中国人又是如何洁面沐浴的呢?
“潘”又称“潘汁”,指淘洗稷粱的水,也就是我们见天常说的“淘米水”。我国古人是很注重盥洗清洁的,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可见古人将洗浴分得是如此细致。早在先秦时期,在没有沐浴露与肥皂的情况下,古人是用正是利用“潘”中的碱性成分来洗头去污的,这也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清洁用品。
淘米水
1、淘米水的特殊洗涤功能
《礼记玉藻》中就有记载,“日五盥,沐稷而靧梁。”
其中“沐稷”指的就是淘米水来洗头发。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淘洗谷物的水确实具有去污的功效,其中含有的水溶性维生素与多种矿物质,不仅营养健康还能够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
依据这种特殊洗涤功能,古人还发明了多种以谷物为主的洗浴用品,如用淀粉泡澡的“淀粉浴”,和用麸皮沐浴的“麸皮浴”,像这样将淘米水用于药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痛与冻疮,还能改善手脚冰凉。长期使用烧热的淘米水沐浴,确实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白嫩,头发也更加乌黑发亮。
2、上层人的专属用品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是十分珍贵的,因而在当时,能够使用淘米水来洗头洗澡的,多半是家中有钱又有粮的士族大户。先秦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且将其视作隆重的礼仪之一。比如在祭祀祖先之前都要沐浴净身,以此来表示内心的洁净与虔诚。
在家庭里还有尊老礼节,如在《周礼》中规定“五日则镡汤清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潘请缋,足垢,镡汤清洗”,大致意思就是晚辈要每隔五天就侍奉父母洗一次澡,每隔三天就为父母洗一次头。在此期间父母脸上如果脏了,就要用淘米水为父母洗干净,可见在这一阶段简简单单的淘米水在清洁与礼节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1、澡豆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男女们十分注重名整洁威仪的保持,出门时“无不熏衣敷面,傅粉施朱”,这为清洁用品带来了巨大的需求量,原来通行的香汤沐浴在此时清洁力略显不足,澡豆开始风靡上流社会。澡豆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豌豆粉,而豌豆粉因其富含皂角苷,去污能力极强的同时还能够滑嫩肌肤,《千金药方》中记载;“每日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
澡豆的出现,还离不开的一大背景就是丝绸之路开辟之后香料大通道的打开。原产自印度、阿拉伯、欧洲等地的檀香、龙脑、乳香等沿着漫漫黄沙路,伴随着阵阵驼铃声传入了中原,制香匠们将各种珍贵的香料细细研磨,混合豆面制成了集清洁能力与留香能力于一身的澡豆,一时间澡豆成为了贵族们净脸、沐发、浴身的爱用之物。
2、首件人工合成的洗涤用品
澡豆的制作方法与之前相较是十分繁琐的,此前的清洁用品大多是纯天然的,无需太多加工,也没有什么添加物,澡豆的出现,可以说是开创了人工合成洗涤用品的先河。制作澡豆,首先要洗净猪胰腺上的污血并剔除脂肪,将其研磨成粉状后加入豆粉与各式香料,待其自然干燥之后即成澡豆。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与接受制作材料中的猪胰腺,其实,胰腺中含有的消化酶具有很强的去污作用,豆卵磷脂能够增强起泡力与乳化力,在加强清洁力的同时还能够润肤养肤,可谓是一举多得了,至于猪胰腺中可能具有的异味,也早就被多种香料掩盖的一干二净了。
澡豆
不过,猪胰腺虽好却不易得,因此在当时能够用得起澡豆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贵,寻常人家基本上是见不到澡豆的。由此还衍生出一件千年趣闻,那就是晋武帝的女婿,出身大士族的王敦不识澡豆。
南宋刘义庆还专门在《世说新语·纰漏》中写到:“王敦初尚主,…,瑠璃盌盛澡豆,因倒着水而饮之”,这则“笑话”也佐证了澡豆在当时确实是最高级的洗浴用品。
1、天然手工“香皂”—胰子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谈到魏晋时期作为澡豆最为重要的原料之一的猪胰腺很难大量取得,使用澡豆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只为当时少数上层贵族所使用。到了唐代,人们改进了澡豆的制作工艺,在研磨猪胰的过程中加入砂糖,又用天然的纯碱代替原来的豆粉,并在其中加入猪的脂肪,混合均匀后,揉捏成汤圆大小的团子或块状,这就是胰子了。
胰子的使用方法和现在香皂的差不多,都是把脸或手简单的冲洗后,直接拿胰子在手心揉搓出泡沫就可以了。胰皂因其富含动物油脂,能够做到在去污洁净的同时还有极好的护肤作用。
杜甫曾写过“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说的就是皇帝将当时由胰子制成的较为高档的“面药”与“口脂”在寒冷的冬天发放给官员,可见唐朝的胰子可被当作冻疮膏来涂抹嘴部与面部,如果非要从胰子身上找到什么缺点的话,大概就是猪胰子皂中含有较多的猪油成分,虽然滋润效果没的说,但洗完脸后难免感觉有些许的油腻吧。
古代胰子与各种香料
2、宋代就出现了肥皂
用皂荚洗沐,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从萧梁时起,南朝人们用就开始用皂荚洗涤脏衣物了。到了宋代,皂荚成为了一种广泛流传的清洁用品,人们沐浴时也多用皂荚。皂荚又可称皂角,是一种纯天然的肥皂,貌似豆角,是豆科植物皂荚树所结的果实。
皂荚中含有丰富的皂苷,其水溶液还能够生成丰富的泡沫,故而有强去污的性能。唯一的缺点在于皂荚的气味实在是太浓烈,对于时刻追求香气的古人来说不太友好,不过,人们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对皂荚进行二次加工制作。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它的制作方法与效用,当时的人们将去除种子的皂荚捣烂,和以白面和各类香料,搅拌好后做成橘子大小的球状,用来洁面洗身,在当时被称作“肥皂团”,它与今天的肥皂在形状与作用方面都十分相似。通过这样加工之后,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皂荚刺鼻的气味,清洁能力于之前相较也有所提高。
宋人庄绰《鸡肋编》中载:“渐中少肥皂,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
文中提到的“肥珠子”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肥皂”,这是一种除皂荚外宋人爱用的另一种洗涤用品,提起它的本名“无患子”,想必一定有更多的朋友听说过。因为它的果实如同肥皂荚的核子,所以得名“肥珠子”。
肥珠子
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有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去斑”,可见肥珠子可以制成“洁面奶”,还有祛斑的效用。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把采摘下来的果实煮熟,剔除内核后碾碎,与豆面混和制成“澡药”,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清洁用品。
3、清代的精致的“香胰子”:
书接上文,到了后来,胰子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香料,故而又称为“香皂”,这也是现代香皂的前身。清中期以后,香皂逐渐在上流社会流行开来,与此同时,香皂的制作方法与种类也更加丰富,还出现了药用香皂。
所谓药用香皂,大多是宫廷所用,由御医研制配比,用料十分考究,多用檀香、零陵香这些名贵香料,据《光绪·顺天府志》载,其制作方法是“用皂荚捣烂去滓,配以香料、药料合成”。这样的香胰子不仅芳香扑鼻,在洗涤去污的同时,还能够美容养颜、保湿祛痒。
从最初质朴的淘米水,到融合香沐文化制成的澡豆,到不同形态皂荚的转化,再到肥皂的最终问世,我们大致了解到了我国古代清洁用品的发展过程。古人不论使用哪种物品来洁面沐浴,其都有离不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简单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负担。
不论时间过去了多久,肥皂那种历久弥新清香淡雅的油脂香味始终萦绕在中国人内心深处。了解中国古代清洁用品的发展,带领我们走进古代的沐浴文化,也能够让我们重温那份单纯与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