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会用“烟火气”来形容喧闹纷扰的市井生活,无论对于古人还是现代人来说,火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人类能够发现火,并且学会使用火,这代表了
人类文明
的一大进步。
火最大的用处就是取暖、照明和做饭,如今随着科技的
飞速发展,
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电磁炉等物品。
不但做饭非常方便,即使是外出野营,小小一个打火机也能解决所有的做饭问题。
可是在古代,想要生火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想到古代人的生火方式,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钻木取火。
但古人的智慧往往不可小觑,除了钻木取火,古人究竟还有什么制火的方式呢?
“火种”的来历
对于现代人来说,“火”是非常容易获得的,火柴、打火机、电子点火器等等,街上随处都可以买到,但是在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人类才最终发现了火并且学会使用火。
远古时期,人类生存的非常艰难,那个时候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解决自己每天的温饱问题。
饿了就吃野果野菜,或者捕猎吃生肉,冷了就找一个避风的山洞躲避寒冷,没有火的日子里,
人类的生存
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后来,在雷雨天气,天雷击中树木的时候,产生了大火,人类发现,被火烧过的食物有一种非常诱人的香气。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降临的恩赐,人类终于发现了火,可是发现归发现,火种究竟该如何造出来供人使用呢?
古时候有一个传说,第一个学会使用火种的是“燧人氏”,他利用钻木取火的方式,成功把火生了出来。
自此之后,人类再也不用忍受寒冷,用火烹制的熟食也极大的降低了人类生病的概率。
钻木取火
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手操作的时候,才知道难度有多大。
首先要找到一个可钻的木板,再找到另一根质量好的、削尖了一头的树枝,最后放上一些可燃树叶在钻板下,双手用力钻动树枝,直到快速的摩擦产生火为止。
就是这个钻动过程才是最难的,很多时候,人们费劲的将手磨出血泡,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可能才会把火钻出来。
但即便非常耗费体力,人类也甘之如饴,自此之后,火种就存在了上万年的历史,直到现代社会,人类也处处离不开它。
钻木取火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取火方式,在古代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伴随着
古人的智慧,
火种的获取变得越来越简单。
究竟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轻松的取得火种呢?
古代的其他取火方式
火镰与火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发现了更加方便的取火办法,那就是火镰与火石。
火石又名燧石,这是一种灰色或者黑色,且密度很高的坚硬石头。
火镰虽然被称为“镰”,但它的外观和镰刀并没有相似性,它的外观非常小巧,是一种片状的铁片,前端被打磨的很薄。
为了防止用力击石的时候,伤到自己的手,火镰手持的部分大多会被包裹起来。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这个敲石火,就是用火镰
敲击火石
取火的意思,但是仅靠着两种物品,没有外物的支持,很难将火完全点燃产生明火。
这里必须要用到一些火绒,或者是干燥易燃的树叶之类的东西,将助燃物垫在火石的下方,石头猛烈敲击之下,火就能燃起来了。
这种办法虽然也费劲,但是比起钻木取火要好很多,古人大多数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取火的。
而且火镰个头小巧,方便携带,人们每次外出的时候,都会装在身上,或者穿根绳子挂在脖子上,以备不时之需。
古代火柴
说起火柴,它的出现也由来已久,据记载,火柴的原型是由一名北齐宫女发现的,将硫磺抹在木棒上,敲击火石时一靠近就很
容易引燃
。
这种方法,比使用火绒在下面垫着更方便快捷,但它依然离不开火石。
后来这样的方法传到了欧洲,经过欧洲人的多次研究与改良,最终发明了现代这样的火柴。
只需要利用砂纸,然后将涂抹了硫磺和氯酸钾的火柴头在砂纸上用力一划,明火瞬间就出现了。
改良后的火柴在清末时期引入中国后,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洋火”,因其方便和实惠的优势,很快就在
全国流通
了起来。
火折子
虽然火柴用起来很方便,但是要说最好用的,还得是中国人发明的火折子,那简直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人们手上拿着火折子,只需要拔开封口,照着火折子一吹,火苗瞬间就出现了,让人大呼神奇。
火折子看似小巧,但是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它需要用到“硫磺”、“土硝”、“樟脑”和“松香”等易燃物,还需要挑选坚固耐用的竹子当竹筒。
将棉花放在水中反复浸泡捶打,之后放在太阳下暴晒,将上面说到的易燃物加入其中,全部放入竹筒。
盖上盖子后空气就被阻隔,这样火就不会燃起来,需要用时打开盖子吹一下,或者来回摇晃一下,和空气一接触,火就能很快燃起来。
但是由于制作方法比较麻烦,这种火折子大多数都是有钱人家用的,普通老百姓用的还是击石取火的办法。
经过时代的发展,人类取火变得越来越容易,利用火种,大家能够烹饪出各种美味的食物,也能够照明、取暖,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不可否认,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强大的,而正是他们的实践与成果,给我们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能够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