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说研究:一个人的承受的压力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出现精神混乱是现象,医学界称呼其为精神病患者,在心理学还没有出现的古代,人们习惯性称呼其为灵异事件。
几乎每一种职业都会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人类的肉体和精神不是一个可以被无限开发的场地,一旦外界的开发触碰到人类本能所具备的反抗机制,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古代兵营中的“营啸”正是突出的现象之一,古语有云:“好男不当兵。”但凡家中有几亩薄田,聊以糊口,没有谁会愿意披甲出征,将命运交给战场上的血雨腥风。
军队当中,军令是至高无上的代表,军纪是不可触犯的红绳,除却不能逾越内部的重重规矩之外,还要面临着外部强大的敌人。
士兵们往往不堪重压,精神陷入狂乱的焦虑和不安当中,原本规规矩矩的神经会瞬间失去控制,连当事人都无法控制如洪水般的恶劣情感,这些情感急需找到一个发泄的目标。
目标绝大数情况下会选择直系的领导,或者是军队的元帅,他们挥舞着刀剑不顾生死地冲进营帐,选择用无力的反抗来结束自己的没有意义的一生。
这种现象类似于明清时期的范进中举,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那些生命会如蝼蚁般捏死,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另外一种状况,主帅失去了控制权。
三军不可一日无帅,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部队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因此,聪明睿智的将帅往往会提防这种状况的发生。如何预防?春秋时期的天才军事家吴起有着自己独特的驭下之道。
与其通过外界的条条框框让手下被迫遵守,不如让手下心甘情愿听从自己的将令。施展这种手段的核心是爱兵如子。
吴起常常和士兵们同吃同睡,战争过后,若有士兵出现症状,他会亲自为其包扎,同时赐予他渴望的名和利。
历史记载,一次某个士兵腿部起了脓疮,脓疮中含有剧毒,随行的医师告知他医疗设备已经耗尽,吴起不由分说地用嘴巴帮助手下吸出来毒疮。
主帅如此,手下焉能不以命相搏?因此他率领的部队能征善战,智慧起来,如身使臂,如臂使手,几乎没有出现过“营啸”的现象。
但是,某些时期,“营啸”的现象十分突出,宋、金和西夏对峙时期,部队中经常性地出现这种现象,不过那时候的老百姓误认为是老天惩罚。
靖康之变,金兵攻破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开封。皇帝成了俘虏,天下人心惶惶,纷纷南逃,长江以南,北人挤到各个城镇和乡村。
当时留给北宋的还有一个金人无法逾越的天险——黄河,金人擅长陆战,不擅长水上作战,一旦他们渡到黄河中段,半渡而击,绝对可以将金兵一举拿下,恢复失地。
然而,打仗首先需要的士气,一旦士气不振,就会出现兵败如山倒的情况。宋人们在黄河南岸摆开一字长蛇阵,严阵以待。
这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战争,宋军只需要做好严防的准备即可,甚至不用和来敌近身肉搏。他们可以搭上弓箭,按上利箭,静待敌人出现到适当的位置即可以。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如此,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天才指挥家,有时候天才指挥家也束手无策,这是地理条件所决定。
金兵却早就识破了宋人的用心,他们并没有急着向前进攻。此时率领金军的是当朝皇帝的四王子金兀术,金兀术天生善战,尤喜欢读过历代的兵书。
他苦思冥想对策,话本艺术当时在北宋正流行,金兀术便留下一人在军营,在闲暇时分为自己说上一段历史,既可以破愁解闷,也可以增长见闻。
于是他唤来说书人,说书人内心里无比憎恨这为异族的入侵者,可是又手无缚鸡之力,还需要养家糊口,无奈,只能跟随着大金的四王子。
他看见四王子正在蒙着虎皮的椅子上凝神思考,按照平常的嘱咐,他站到了旁边的位置,说起了三国时期张翼德大闹长坂坡的故事。
他的本意是借张飞侮辱曹操的口,侮辱一下这位四王子。却不想四王子听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时,脸上的愁云又加厚了一层。
待听到曹军中一位将领吐血而亡时,他的脸上愁云忽然散开,一抹日光从天空一泻而下,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如一朵斑斓的花儿。
“好,你可以退下啦!”
说书人讪讪退下,金兀术即刻安排人准备好了上千只羊,命令手下将羊摆放着站立的姿势,在羊的前蹄子前各放上一面大鼓。
夜色降临,黄河的滔滔声在耳旁萦绕,紧接着他命令士兵喊出冲锋的口号,却不做出任何攻击的动作,他们的声音惊吓到了被绑缚的羊群,他们挥舞起蹄子决定逃开。
于是千面大鼓几乎敲历来一夜,金兀术猜想这一次他们或许会不战而胜。
他将信将疑,对面的宋军本就是惊弓之鸟,听到了对面的冲锋声,再加上不要绝于耳的鼓声,他们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扔下武器,四散逃去了。
次日清晨,四王子金兀术正在营帐小憩,士兵来报告:“对面的宋军只剩下一座空空的营盘。”
就这样,他不费吹灰之力渡过了黄河,这就是历史上利用“营啸”的成功案例。因为古代各种学科知识的匮乏,他们往往将原因归咎为“天”。
因此,一旦军队中出现“营啸”的现象,主帅们会第一时间出来制止,不然就会引起更大面积的波动。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非得斩杀杨修的原因,当时的军队已然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他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非要道破丞相忧虑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