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几乎是人尽所知的事情了。在咸丰皇帝执政期间洪秀全揭兵而起,拉开了民众对抗清王朝的序幕。虽然咸丰皇帝命令正规军殊死抵抗但是由于清朝官兵的无能颓废,清政府还是屡战屡败,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站起来了并且成功扭转了局面。 其实曾国藩的胜利是挺不和常理,是十分让人意外的。毕竟在那个时候,朝廷的国库空虚军队战斗力又低下,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曾国藩都不可能成功对抗太平军,可是结局是曾国藩真的做到了他不仅击退太平军还亲手建立了有名的湘军,而这一切多亏了他的为官技巧。
曾国藩之所以能得到咸丰皇帝的信赖,不仅是因为他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过人的头脑智慧。真正让他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重要原因就是曾国藩会体察君心。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事实证明,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战场,而且还适用于官场。 清政府的底子已经烂透了那些军队里所编制的士兵也都个个处尊养优根本没有什么战斗能力。太平军愈发壮大,逼的咸丰皇帝没了办法,只好允许各地进行团练。放在平常这可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允许团,练就证明皇帝允许其他大臣掌握兵权。
俗话说的好,兵权大于皇权,就算在帝王家如果一个皇帝手中不掌握兵权,那他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罢了。所以说咸丰皇帝之所以能颁布这个政策,实属于被逼无奈哪怕有其他任何办法他都不会这么做,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好了有生机,如果用不好就会害自己。 兵权的力量过于庞大,这点皇帝清楚,大臣们也清楚。所以在这一政策刚颁发下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大臣敢轻举妄动,他们生怕自己让皇帝以为他们有野心想掌控兵权,万一皇帝只是随口说说,该怎么办?自己如果是当真了,把一惹毛了皇帝人头落地可就不好了。
其他大神是这么想的,曾国藩想法可不一样。他太了解皇帝了,所以才能在这一政策刚颁布下来,他就向皇帝请旨要成为团练大臣。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想要出人头地,就得有即将人头落地那样的觉悟,这点觉悟曾国藩还是有的。 曾国藩在朝堂之中的人缘很好,他身居要职却从不嚣张跋扈,对于他的这个举动有不少跟他要好的官员都表示不解甚至劝他不要这么做,“安安心心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现在的清军什么样咱们心中都清楚就凭这种战斗力,怎么可能跟太平军抗衡呢?”
但是曾国藩可不这么想,在他看来太平军的内部缺陷已经很多了,崩溃是迟早的问题,而他要做的就是使用外力让太平军的崩溃来的更快一些。这可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一个有远见的人,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而且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事事皆具正是良机! 曾国藩是个妙人儿,在他没有出任团练大臣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的人对他略有耳闻了。而他流传在外的可都不是什么坏话,而是上察天意,下达民情的好话,曾国藩为官谨慎即使手握兵权他面对皇上也不敢有丝毫的不敬,更是在其位,谋其事切身处地的为百姓谋福利。
无论在哪里,这种人都会非常受欢迎。曾国藩的优秀吸引了无数仰慕他的人,渐渐慕名而来想要投靠曾国藩的人越来越多,曾国藩手底下的可用之才也随之增多,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曾国藩的名气水涨船高后来更是组建了赫赫有名的湘军。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曾国藩的为官技巧罢了,当时的清王朝,国库空虚不仅没有给曾国藩任何支持反而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可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经过曾国藩的打理,竟然变得井井有条这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没有朝廷的支持,没有坚实的底子,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组建湘军靠的全都是他为官的技巧。同时这个技巧也十分适用于现在的上班族,曾国藩的智慧还有很多,它们都被记录在了《曾国藩全集》中,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这位传奇大臣的一生。
人们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大多都产生了醍醐灌顶的感觉。它语言流利,表达清晰,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也十分高超能让读者全方位的感受到曾国藩的智慧。茶余饭后,与其无所事事的拿着手机,不如捧上这本书细细品读一番,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