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大结局,庄林两家坐在一起,无比亲切和睦。走过20年风雨岁月,孩子们长大了、结婚了,他们终于可以享受幸福团圆的美好时光了。
《小巷人家》时间跨度20多年,以生动的故事讲述了苏州人家的温情岁月,也于有意无意间,展现了普通人一场场奋力争抢房子和各种资源的生活史。
剧中的故事和人物告诉我们,不争不抢不闹,好人也没好报。
别管有理没理,理多理少,都要去争抢,万一争到了呢?
剧情开篇,就是宋莹为了分到棉纺厂的房子而大吵大闹。她还将年幼的儿子直接送到了厂长家,不给我房子我儿子就住你家了。其实,按照那个时代以男方为主的分房政策,宋莹争棉纺厂的房子,并怎么理直气壮——这时候的政策对她不利,所以她不讲政策,只说自己的困难。
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资源有限,不争就抢不到,不争就吃亏受气。
所以,不仅是性格泼辣的“刺头”宋莹要争,便是之前一直隐忍的黄玲也学会了跟婆家人翻脸抗争——坚决拒绝小姑子的儿子鹏飞住进家中,不能影响自己儿子庄图南的高考。
宋莹和黄玲在争,小巷内外的其他人家也在明争暗斗。
当初,庄桦林将留城工作的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下乡到贵州,在那里结婚生子。知青返城的政策实施后,庄桦林想为儿子鹏飞在苏州争到一张床,流泪哀求父母兄弟,但他们都不同意,没争到的桦林母子只能黯然返回贵州。
同样知青回城的王芳不像桦林那么好说话,她死活不离开,就要跟哥哥王勇争房子。王勇也愤怒,他觉得,王芳老公是上海知青,她们咋不回上海争呢?但王芳带着女儿锲而不舍地争,终于在夹缝中挣到了4平方米,盖了一间小屋,与女儿住了下来。
小巷中的另一户人家老吴家也在争。老吴和张阿妹是再婚重组家庭,二人各带儿女,都想为自己的儿女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继母不愿让成绩优秀的吴姗姗读高中考大学,初中毕业就安排她读师范学校,早点上班挣钱;与此同时,却给亲生女儿小敏报了技校,毕业可以进入待遇好的棉纺厂。
长辈们的耳濡目染,亲身经历见证的争抢人生,让小巷中的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了,只有奋力争,才能生活得更好。
剧情快结尾时,时光已经进入九十年代,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房改实行了,但从苏州到上海,争抢依旧在继续。
王勇和王芳兄妹为了加盖的4平方米的房子归属,大打出手,哥哥打折了妹妹的胳膊,打到了派出所,还上了报纸......但最终,这4平米的房子到底归了谁,大结局时也没说,我一直都在惦记着,到底是谁赢了呢?
吴姗姗结婚后想要占宋莹的房子——她停薪留职,全家搬去了广州,房子空着没人住。宋莹很生气,觉得吴姗姗过分,因为政策规定,停薪留职的职工可以保留单位的房子。但宋莹不记得了吗?她争这个房子的时候,其也不符合政策,因为那时候的政策分房是以男方为主,所以那时她只讲自己的困难。
这时候,她口口声声讲起了政策,是不是,也挺双标的?
但已经与林栋哲结婚的庄筱婷,继承了婆婆宋莹的厉害泼辣,毫不客气地又争了回来,吴姗姗只能抱着孩子狼狈离开。
在上海,李佳的父亲和叔叔也在争。身为知青李佳父亲与庄桦林一样,只想给儿子一张床。但李佳叔叔死活不同意,正在大学读书的李佳主动承诺,我们只落户,人不来住,将来也绝不要房产,才终于落户到叔叔家。
房改开始后,按人头给补偿款,叔叔家不想给李佳弟弟,李佳为之奋力去争,结果胜利了,争到了20万。
房子与财产,无论是当年物质清贫时代,还是现在,几十年来,始终是普通百姓的焦点和痛点,为了争房子争财产,多少家庭反目、亲情离散。
《小巷人家》告诉我们,虽然争抢吵闹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比如吴珊珊和庄桦林),但也有很大可能,争抢吵闹就能得到——宋莹分到了房子,王芳争到了4平米,李佳争到了20万。
《小巷人家》的这些故事颠覆了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妥协忍让不是美德,你若不积极争取自己的利益,就什么也得不到,好人也未必就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