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古至今人类对健康的探索从未停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社会而言,健康的社会群体,是实现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程度、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8 世纪以前,农业是英国国民经济的基础。1688 年前后,农业约占英国国民收入(英格兰和威尔士)的 40%,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约占当时就业人口的 40%。与此同时,建筑业、采矿业以及制造业约占国民经济比重的 21%。
当时农业和手工业尚未完全分离,工业发展处于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厂阶段,许多劳动者在农忙时务农,闲时做工,他们既是农民又是手工业者。农村是英国经济生活的中心,绝大多数人口也生活在农村。这种情况在 18 世纪中叶以前并无大的改变
19 世纪6070 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厂,燃汽机的发明及应用,解决了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动力问题,保证了英国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工业革命前,人力、风力、水力和畜力曾被作为动力应用于多种工业活动,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人们摆脱了对各种自然力的依赖。在新的技术条件和生产组织形式下,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的崛起和人口的大量聚集,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山林静谧、炊烟袅袅被工厂林立、浓烟滚滚所取代,潺潺流水也变得污泥翻滚、恶臭难闻。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表象下肮脏不堪。作为英国社会最具权威性的纸媒之一,“社会生活真实的记录者”,《泰晤士报》常常对英国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进行长篇累牍的报道。
绝大多数劳动者和穷人的住宅居住环境恶劣,他们的住宅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通风和照明设备都很差。他们的房子是整个城市建筑最糟糕、最肮脏的部分,往往没有窗户、没有地板、甚至地上什么也没有,狭窄的空间里只容得下一张床,一下雨,雨水就从破烂的屋顶往下漏个不停。在简陋的住宿环境里,最令人作呕的应该就是糟糕的公共卫生系统,绝大部分城市没有下水道、排水沟,各种污物在沟里堆积、腐烂,成为死猫死狗的储藏地,无人过问。
特别是在雨天沟里就涨满了,沟里的污物涌进附近的房子,街道几乎不能通行。“厕所靠近街道仅用一层木板隔开,粪便随意堆积。又脏又乱的住宅环境,以致人们疾病丛生,威胁着全城的健康。
许多工厂厂主为了自身利益与便捷,大多沿河建厂,河流被建立在两岸的染坊的废弃物所染黑,来自这一带市区的一些水沟的排泄物一瓦斯厂的污水,骨粉厂,制革厂和胶料厂等最有害的污物一也流入河中。
河道成为藏污纳垢之处,并不断散发出有毒的恶臭。更有河流流入城市的时候清澈见底,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来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式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河流泛滥时,沿河而筑的房子往往被河流漫灌,由于没有必要的排水设施,往往会成形瘴气,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18 世纪20 年代志愿医院率先在英国各大城镇兴起。志愿医院以向贫困病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和照顾为宗旨,建立在民间自愿认捐、自发修建的基础上。
志愿医院建立之初,去医院看病的入并不多,因为在人们的眼中,医院与救济所、济贫院无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医院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1720 年一1760 年,伦敦建立了两所专门医院,三所住院机构和五所综合医院。”
19 世纪伦敦又建立了十一所专科医院所综合医院,三所综合医院,此外超过一半的乡郡建立了志愿医院。据统计,截止到 186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共建有一百三十所志愿综合医院以及二十三所志愿教学医院。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医院的床位也在不断增加。1800 年英格兰志愿医院的床位共计 4000张,到1861 年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志愿医院床位加起来高达 11848 个平均每千人0.59 张床位。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1891 年志愿医院有 35500 张床位平均每千人0.7张床位。到1938 年床位数量基本又翻了3 倍,高达101000 张平均每千人 2.12 张床位。志愿医院的发展壮大,不仅使得大部分贫困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和照顾,而且培养了大批医学生,扩充了医生队伍,推动了英国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19、20 世纪西方医学经过几百年的知识积累,除在医疗机构建设方面不断革新外,医疗技术的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医学诊疗从依赖经验推理向依靠物理、化学实验研究对患病客体进行分析、治疗。
生物、医学领域取了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其中 X 射线以代表的现代诊断技术、外科麻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疫苗的诞生与应用影响最为直接、最为广泛最为显著。虽然《素晤士报》对医疗技术领域的报道屈指可数,但不乏我们从这零零星星的报道中窥探到它们的发展轨迹。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科技进步及丰裕的物质生活时,也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泰晤士报》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城市人口大量集聚、住宅拥挤、污染增加、疾病模行、公共卫生状况等方面并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激起了英国社会的反思。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也从最初的鬼神致病说发展到自然科学领域,对健康的理解由注重个人健康向追寻集体健康转变。
19 世纪后半叶,英国工业革命高度发展,经济蓬勃向前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诸多影响,人们不得不咀嚼若工业革命带来的苦果。从《泰晤士报》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得知此时人们既面临着诸如天花、霍乱、斑疹伤寒等传统疾病的困扰,也遭受着各种肺部病、性病、流感等“新型”疾病的侵袭,某些特定的疾病往往与糟糕的卫生环境密切相关一同出现在新闻报道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的疾病观使人们对上述疾病有了新的认识,集体转向的健康观促使人们从公共卫生领域探寻治疗疾病、维持健康的新方法。
公共卫生立法的建立完善和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英国1848年一1948年百年之间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两颗璀璨明珠。前者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后者则成为英国战后福利国家的体系的核心内容被,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各种疾病往往密切相关,长篇累牍地出现在各大纸媒。
《泰晤士报》英国社会第一主流媒体,对此也做了大量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主流的媒体和舆论的风向标,其关注的焦点内容和报道方式,对政策的制定和法律的颁布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晤士报》的对英国公共卫生状况的如实报道,不仅推动了英国公共卫生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公共卫生立法体系的改善,其倡导的国家于预公共卫生立法理念还影响了英国战后福利国家的形成,而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正是英国战后福利体系的核心内容。
19 世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英国公共卫生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一时间人口剧增、城市拥挤、污染增加、疾病横行成为英国社会的代名词。旧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医疗机构也越来越不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各阶层的呼吁下展开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