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全市场非货基金共有21747只,百亿以上规模的非货基金共有201只,占比仅为0.92%。其中百亿主动权益基金有22只,相比去年三季度末减少5只,相比2023年底的31只,减少9只,而2021年这一数字为88只。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相比三季度末,掉出百亿规模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5只,分别是: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王君正管理的“华夏回报混合A”、罗佳明、周蔚文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股票A”、杨宇管理的“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赵蓓管理的“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
此外,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百亿债基114只、百亿ETF65只。业绩方面来看,从2024年收益均值、收益中位数和正收益占比来看,百亿ETF整体表现较为亮眼,65只产品近1年收益均值为25.72%,跑赢同期A股主要指数涨幅。
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持续下降,根据公募排排网数据,2021年四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约为5.97万亿元,随后逐年减少,直到去年三季度约为3.44万亿,去年四季度末规模约为3.38万亿元。
在近几年A股较为颓势行情的影响下,百亿级别的主动权益基金也正呈现颓势。据公募排排网统计,2023年底百亿主动权益基金有31只,较2021年底的88只,数量降幅高达64.77%。而去年底百亿主动权益基金进一步减少为22只,较去年三季度末减少5只。
三年时间,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的产品数量仅剩当年的四分之一,规模上限已从700多亿已跌穿400亿,“500+”亿规模以上的产品已消失踪迹。值得关注的是,全市场唯一的400亿规模主动权益基金,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也跌破400亿元,去年末的规模为374.98亿元。
业绩方面,22只百亿主动权益基金近1年收益均值为16.67%,近1年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17只,正收益占比为81.82%。近1年收益前三的百亿主动权益基金分别来自:银河基金、诺安基金、广发基金。
位居首位的是银河基金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混合A”,近1年收益高达77.46%,最新产品规模为142.08亿元,相比三季度末规模增长超20亿元。
整体来看,这些百亿主动权益的业绩表现平平,其中许多当年的明星基金经理甚至未跑赢同期业绩基准。
去年,ETF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截至去年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1033只,较2023年底增长16%,总规模达到3.7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81%。
产品方面,截至去年底,6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分别是:沪深300ETF华泰柏瑞(3596.27亿元)、沪深300ETF易方达(2476.80亿元)、沪深300ETF华夏(1640.08亿元)、上证50ETF华夏(1515.13亿元)、沪深300ETF嘉实(1563.89亿元)、中证500ETF南方(1017.49亿元)。
业绩方面,65只百亿ETF近1年收益均值高达25.72%,中位数为21.39%。
值得关注的是,近1年业绩前三的百亿ETF均是半导体主题ETF,位居前三的产品分别来自: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国联安基金。近期,在DeepSeek催化下,科技行情持续爆发,港股开启暴力反弹行情,半导体、人工智能、港股互联网等科技ETF业绩靓丽。
另外还有5只黄金主题ETF上榜,其中近1年收益最高的是易方达基金鲍杰管理的“黄金ETF”,近1年收益为33.27%,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29日,成立来收益为149.30%。自2025年开年以来,黄金“高开暴走”,屡刷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