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4月16日上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1岁的赵静波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唱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唱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赵静波这样没有声带的喉癌患者来说,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没有声带的他们只能用食管带动发出声音。
赵静波的表演很快感染了坐在下面的病友们,这首歌本就有节奏,到了说唱那一段,病友们都跟着节奏帮他打起了拍子。
赵静波的每一个音节都跟着节奏,虽然声音有一些机械感,但仍旧让台下的病友受到了鼓舞,“重新说话,是我们这些人共同的愿望。”
2019年上半年,赵静波患上了喉癌,进行了喉部全切手术。
术后无法说话的赵静波,为了与他人交流,只能靠书写与人交流。赵大哥生病前很爱唱歌,不能发声让他很苦恼。
为了重新学会说话,赵静波报名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发音训练班,学习用食管发声。
食管发音就是利用食道上端作为新声门,把空气送入食道上端贮气,用唆气的方法,将气体压出食道入口发出声音,经过口、咽构语机构的加工而形成语言。
“学会打嗝,是发声的第一步。”通俗地讲,就是利用打嗝的声音进行说话。所以,只要学会了打嗝就有机会能够再次发声。
“学习不是很难,学会打嗝只花了1个小时,大概一两个星期就能说单字,像一、二、三。说句子大概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赵静波还学会了食管发音的小窍门,“多喝汽水,能帮助打嗝。”
学会了打嗝,赵静波就出院了。
回到家后,他每天花两小时的时间练习用食管发声,连走路的时候都在练习,很快就学会了用食管说句子,“现在打电话、正常交流别人都能听懂。”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主任吴剑介绍,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喉癌多采取全喉切除手术,治愈率虽高,但是患者因此丧失了语言功能,变成了“无喉人”,无法进行正常的说话交流与社会交往,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切除喉部,也就没了声带,让患者有口不能言,因此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脱离社会,甚至有患者因无法承受失去语言功能,选择放弃治疗。”吴剑表示。
“目前,外科重建发声方法、人工辅助发音方法以及食管发音方法是帮助患者重新发声的三种方法。外科重建发声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存在一定风险,人工辅助如电子人工喉,不仅声音机械化、不清晰,而且价格昂贵。”该院头颈肿瘤科护师徐凤莲介绍,食管发音只需要经过培训掌握方法后坚持训练,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恢复言语功能。
该院的食管发声训练班到目前已帮助了近100名喉癌患者,其中70%都能重新发声说话。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吴沅怡 视频编辑 王善昆
编辑:夏洪玲 责编:周尚斗,石亨 审核:冯飞
上一篇:重庆32区县刮8级以上大风,最大风速超32米/秒 重庆超强大风 重庆主城12级大风
下一篇:平安警色丨江苏张家港公安:在“心园”联合调解室 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派出所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活动 派出所调解矛盾纠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