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硬道理 推动山西深化全方位转型”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金湘军说,今年春节期间,山西出产的三文鱼、大闸蟹、白对虾以及火龙果等新特产,体现了山西现代农业的新成效。这些特产大家觉得乍一听不大可能在山西生产,现在不光是生产了,而且已经“火出圈”。
沁水县张峰水库
山西能养三文鱼?在大家传统认知中,生长在挪威、丹麦等高纬临海地区的三文鱼,缘何会在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繁育生长?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在这个“没有海的地方”海鲜到底是怎么养殖的呢?1971年六条虹鳟鱼被运回山西,1978年扩大养殖。不久,沁水县也开始了虹鳟鱼的养殖。
2016年10月,出生于沁河岸边湾则村的胡进富出资1000万元,推动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落地动工,2017年5月引进第一批丹麦三文鱼苗,2018年8月第一批成鱼走上老百姓的餐桌,2019年大批量成鱼销往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在沁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庄镇张峰村的三文鱼养殖场,已经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占地面积5.6万余平方米,其中冷水鱼养殖区水面面积约2.7万平方米,引水渠水面3000平方米;建有420平方米的孵化车间,内设孵化盆28个;标准化成鱼池43个、鱼种池10个、鱼苗池18个、标准万尾鱼池45个以及8个二十万尾超大型鱼池……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先后带动4个乡镇18个村253户516人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张峰三文鱼养殖基地
“三文鱼养殖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优质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胡进富说,基地的水源来自张峰水库,这里的水质优良,清澈无污染,达到了饮用标准;同时水温恒定,常年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每天一大早,伴随着新一轮朝阳升起,几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池塘边来回穿梭,有的在喂食、有的在清洁鱼池、有的在给鱼分池。“每个鱼池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三文鱼的成长周期是三年,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变大,原先的鱼池承载不了这么多鱼,所以要进行分池。”胡进富指着43个标准化成鱼池,介绍了三文鱼的生长过程:鱼卵回来首先在孵化车间孵化,三个月后,三文鱼长到7克左右的时候,就会分到第一个鱼池,长到20克的时候再分到下一个池,依次往下分,直到分完这43个池,体重达到3.5公斤左右的时候,三文鱼就可以上市了。
成鱼现捕
新鲜三文鱼生
“我们的三文鱼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大连以及山东等地,从捕捞到物流运输再到您的餐桌上,全国范围内不会超过36小时,鲜活品质深受客商青睐。现在的养殖规模年产成鱼400吨,年销售收入能达到2000余万元,净利润500余万元。”胡进富说,他们养殖的三文鱼是从丹麦引进的,属于冷水性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含有EPA和DHA等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让离海很远的山西人吃上了新鲜的三文鱼,还“跃”出三晋大地走向全国。
对于养殖场未来的发展,胡进富踌躇满志。他表示,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延伸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三文鱼养殖产业,服务和带动更多群众,让大家能够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大山里产海鲜”,三文鱼产业助推沁水县高质量发展
编辑:胡苏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