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微型小说)
文/杨世洲
晨光初露,山岚轻笼,一缕清风,几声鸡鸣。
进山总有收获……
妹妹没有时间欣赏林间晨景,默念着妈妈的话,攀藤拉树往前走,眼睛左右上下迅速扫描,希望发现那一朵朵小伞样的蘑菇,希望装满小水桶。
除了树、藤、蕨还是树、藤、蕨,就算没有晨雾,你也望不远,置身森林,双眼无法远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说话都是对着树林喊,只要大致对着方向,连称呼都可以省略。
妹妹:“姐姐,你那里有没有?”
姐姐:“有!”
妹妹更坚信了妈妈这句话,继续前行,或上或下或平移,路径最好是S形,这样效率会更高,可以减少漏网之“鱼”。
“淘沟——走水——”山斑鸠发出沉厚的下雨警示。
挖土机在前边传来突突突的声响。
高树上的蝉“唧”了两下就哑了声。
这一片林子在下边,上边有一条正在修建的森林防火通道,把山斜斜地分成了上下两部分。
妹妹没有收获!少得可怜的菌子间露出小水桶的些许底色,她有些气馁,有些恼怒:显然,这一片林子已经被姐姐在前边“扫荡”过了!
她在下边看不到完整的防火通道——一大片顺着路线新近挖出来的黄土石块,被先挖出的树木挡拦着。
翻越过去,到上部山林开辟新的势力范围!
妹妹:“我到路上边去了哦。”
姐姐:“要得。”
挡拦泥土的大小树木横七竖八。选一空隙处,头部先行,猫腰,必须像动物一样钻过去,顾不得蛛网蒙上了脸部、枝桠挂住了衣裤、尖刺钉破了臂膀;一番手脚并用,踩到了堆叠的松土,土石立时呼噜噜下滑,石头没有发出沉闷的碰撞声,滚不远就被下边的树木挡住了;又是一番手脚并用,终于到了路面。新鲜的黄土路面泛着泥泞的光芒,挖土机履带碾压出两道带着小水流的深槽,昨夜雨水泡过的路面一踩一个坑,顾不得鞋子的体面,深一脚浅一脚的趟了过去。
慢!面前是高坎,还得手脚并用。
经过这一番折腾,早已气喘吁吁,衣裤已经汗湿,专注力让她忘记了现在是六月天气。
越过消防通道,爬上山坡,终于踩在满是松毛儿(方言,即“松针”)的山坡。抹掉脸上的蛛网,顺便捋了捋粘在脸上的长发,轻轻舒了一口气,顺势靠在一棵酒杯粗细的树干上歇息一会儿。
“吱——嚓—”—
闻到一股腐木枯叶的味道,还有一种特殊的香。
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妹妹就应声摔倒了——这是一棵枯木,靠不住。
万幸,周围没有石头,坡也不陡,妹妹没有受伤,除了湿衣裤上添了一些污渍。
她没有气恼,山里孩子经得住摔打。
缓过神来,正准备站起身,眼睛一亮:啊——身子打翻的一片潮湿的枯枝败叶中间,松菌,十几朵,打着小黄伞,微笑着向她招手!
遗憾的是,有几朵竟然被自己刚才打烂了!
往周围一看,哇!满眼全是松菌,像土地上开出的花朵,黄灿灿、亮闪闪的,一大片。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不由自主地,应景的歌儿飞出心窝,在林间响起。
姐姐:“妹妹,你捡了好多?”
妹妹:“我这里有一个菌窝子!”
姐姐:“我这里也是。”
头发被树枝和山风弄得凌乱。
姐妹俩一路攀爬一路捡拾,累并快乐着。
“哎哟——”
“怎么啦,妹妹?”
“我被蜂子鐍(方言,即“蜇”)了。”
“蜂子多不多?照妈说的,快扑倒,把脸埋近地面,用东西罩住脑壳。”
一阵叽叽哇哇之间,橙黄鲜嫩的蘑菇撒了一地,滚了一坡。
姐姐轻抚妹妹手背:“还痛不痛?”
“痛!”
“今天不捡菌了,我们马上回去,找隔壁的二嫂,挤点儿奶给你搽一哈(方言,即“一下”),明天就好。”
“明天,真的就好了吗?”
“我先问你,你明天还来不来捡菌?”
……
作者简介:杨世洲,供职于开州区云枫初级中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