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消息,“重庆高校4名大学生的原创相声节目上央视啦!”
7月,重庆大学学生孔通、王一鸣,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唐巍、闫晋凯凭借原创相声作品受邀参加CCTV-3《一笑一周》暑期特别节目“暑你好校”专场的录制。
近日,他们的节目播出,重庆学子精彩绝伦的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重庆大学孔通、王一鸣——《戏法专家》
“抢课第一个进教务网”“抢到的课没有早八”“辅导员打电话告诉你评上了奖学金”……来自重庆大学的孔通和王一鸣带来相声《戏法专家》,将古彩戏法巧妙融入进相声节目,送出了“大学生最懂大学生”的美好祝福。如此精彩的节目能够在央视顺利播出,背后少不了孔通和王一鸣的辛苦付出,也少不了两人的默契配合。
2018年至今,孔通、王一鸣合作已近7年,作品《戏法专家》的创作也是经历了“三个版本”的持续打磨和反复推敲,才得以最终登上央视的舞台。
“相声作品需要在‘见观众’过程中不断完善。”孔通说,第一个版本曾在学校元旦综艺晚会上演出,两人将研究生学习生活与相声技巧相结合,引起观众广泛共鸣。第二个版本在学校新年晚会上,面向观众中绝大多数的本科生,两人对作品内容、时长、表演节奏进行了细致调整,现场氛围热烈、效果良好。第三个版本是此次《一笑一周》录制前,两人对作品结构、内容进行深度优化,实现了作品的更新改进和完全原创。
孔通、王一鸣表演相声《戏法专家》
“正是因为哥乐相声社,因为学校这么多的活动,我们才有机会和平台‘见观众’,才能不间断地修改文本、调整表演,进而提高作品质量”。从哥乐相声社到中央电视台,重庆学子将继续深耕、持续努力,争取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让观众在欢笑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四川外国语大学唐巍、闫晋凯——《华音外曲喜同堂》
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逸笑园”的唐巍、闫晋凯,在原创作品《华音外曲喜同堂》中将学校的外语特色与自身京剧、二胡的技艺特长融入相声表演,鲜明生动地体现出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该作品曾于2023年荣获第四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创新才俊(文本类)”、“传承才俊(表演类)”两项大奖。
从地方舞台到央视舞台,《华音外曲喜同堂》这部作品同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作品的效果也一次比一次突出,作品巧妙地将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与外国朋友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相融合,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图景。韩语、泰语、俄语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现了川外学子的语言优势,更通过耳熟能详的元素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而京剧演唱与二胡演奏的融入,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深度。
唐巍、闫晋凯表演相声《华音外曲喜同堂》
为了准确掌握语言的反差幽默,唐巍还亲自深入重庆21个区县亲身体验方言的差异,为了将二胡演奏与相声表演完美融合,他与搭档闫晋凯更是多次调整定调,反复排练,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也正是《华音外曲喜同堂》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这两个高校相声节目受到央视邀请,既是对其创作、表演水平的肯定,也显示了两所高校大学生曲艺社团建设发展的育人实效,更展现了重庆曲艺工作长期重视高校相声艺术传承、创新和发展的积极成果,高校相声社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坚持正确的审美和创作导向,深入挖掘生活实践,持续提升艺术技能,重庆高校的相声故事还将继续书写,相声艺术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自央视文艺、华龙网、重庆大学、重大青年、川外青年、川外学生之家)
原标题:了不起!重庆高校4名大学生上央视了!
编辑:杨虹 责编:廖异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