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悯农》的背后…… 悯农的历史背景 悯农揭露的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7-04 13:41:38
0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人李绅共作有《悯农》诗二首,流传至今,影响极广,可谓妇孺皆知。

李绅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幼年丧父,由母亲教授经典义理,三十四岁中进士为官,几经起伏,身居相位,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终年七十四岁。《悯农》诗是李绅年轻未登第时所作。

古代中国是个农业社会,以耕者有其田为治理理想,其目的是稳定农民,稳定粮食生产。本着这一理想,唐朝延续了北魏的“均田制”,官府按照人口分别授给口分田和永业田。口分田在死后要归还官府,永业田可以继承,且准予买卖。“均田制”推行年代既久,人口数量增加而官府掌握的土地有限,而且田地买卖也突破了人口分田,导致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均田制难以顺利施行。唐建中元年(780),为了满足朝廷和官府的财政需要,废除了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庸调制,颁行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户税、地税等,“均田制”也告终结,土地兼并现象更加严重。这首诗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就的。

诗的前三句写农事顺利:农民在春天种下种子,艰辛劳作,精心守护,风调雨顺,迎来了秋天的丰收。农民的勤劳付出得到了报偿,它保证了朴素的农耕社会理想得以实现,意味着农民生活的安康和富足。“四海无闲田”是说天下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中国土地辽阔,虽有肥瘠之分,但农民以土地立命,愿意以百倍的辛劳,以数辈的坚持,将每一寸荒芜的土地都开辟成农田。如今,四海之内到处是田畴沃野,到处都摇曳着成熟的谷粟,这个景象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但是,诗歌最后一句,“农夫犹饿死”,犹如当头棒喝,让人从梦中惊醒,逆转了所有美好的想象。农民终年辛勤劳作产出的粮食,被剥夺殆尽,他们只能在饥饿中死去。这个结果令人悲痛,难以接受。

▲ 雍正耕织图(局部)

农民无法为自己的生存保留最基本的粮食,一是官府租税太重,征走了农夫大部分收获;二是农夫失去了自己的田地,只能租种地主土地,或为地主佣耕,所得不足以糊口。事实上,在经过了两税法改革后,官府巧列名目,农民承担了更多的租税,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贫困化加剧。这首诗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实情,揭露了朝廷弊政给农民带来的灾难,也透露出一个正直的士人,对传统均田理想的怀念。

即使在均田制推行期间,或在古代其他任何历史时期,农民总是处在社会的底层。也由于古代工商业不够发达,主要是农民以租税徭役的形式,承受着国家、各级官府的种种需求。每当战乱发生,农民的负担更加严峻。所以,这首诗反映的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境地,因而能引起历朝历代读者的广泛共鸣。

诗歌体现了李绅对农民的真切同情,表达出最为质朴率真的社会性情感。它以短小而直白的诗句,以对比鲜明的意象,直截了当地戳中当时社会的弊端,也戳穿了古代农耕理想的虚幻本质,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看到了历史的荒谬和黑暗,因此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24年第10期)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可以一次性拔掉4颗智齿吗?医生... 医生,长痛不如短痛,我可以一次性拔除四颗智齿吗?"对于很多长了智齿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时不时地冒出这个...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im Token钱包:Coin... 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数字钱包,在全球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超两千万用户的信赖。它致力于为用户打...
原创 清... 林烨,一个清华毕业的天才,却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投身导弹研发,甚至把导弹对准了曾经的祖国中国。这个选择...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比特币“疯涨”!特朗普再添一把... 一路“疯涨”过后,5月21日,比特币重回70000美元,当日最高价格达到71650美元。在这样的背景...
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出租车司... 近日,一位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打车,不料出租车司机得知女生是中国人后,全程表达对中国的赞美。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