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近期,科州药物、圣兆药物启动IPO辅导拟登陆北交所,目前这两家企业都处于未盈利状态。此前,并行科技、康乐卫士等未盈利企业已成功在北交所上市。当前北交所排队企业中,也有未盈利企业在等待上市。
实际上,目前科创板、北交所都设置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相关标准,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表示,首先应明确,这类标准更适用于有一定特殊性的公司。“近几年北交所逐步将定位向专精特新靠拢,对于企业研发占比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北交所的康乐卫士和诺思兰德,属于创新药行业,创新药获批上市前需要大量临床投入但没有收入,但是一旦获批上市,就能产生收入和利润。”他还提到,“并行科技则是SaaS模式的科技型企业,前期投入大、获客成本高,但如果留存率高,后期维护成本下降,公司就能盈利。”
对于未盈利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后的表现,刘靖提到,尽管北交所包容性更强,但未盈利企业能否在上市后盈利是一个关键。“企业上市后能否按预期实现盈利?如果不能的话,是否会影响经营的可持续性?这个争议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最近一两年没看到更多亏损企业上市的案例。”刘靖说。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举了这样的例子:“并行科技是国内领先的超算云服务和算力运营提供商,上市一年后扭亏为盈。像三元基因、诺思兰德等公司,上市后很多的新药也进入到临床审批的状态。这次申报的科州药物、圣兆药物,也并非初创企业,目前处在未大规模生产、但是已经有产品获批的情况下,而且后面有很长的研究管线。”
投资者该怎样判断和投资这样的公司呢?诸海滨建议,投资者应进一步了解专业机构对相关行业,以及未盈利科创型企业的估值方法。“像医药生物这种前期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获得批文之后才能销售和生产,才能实现利润,它的生命周期和产品的管线和研发是有特定方向的。”诸海滨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北交所作为创新企业的“缓冲带”,打开了先融资、后盈利的通道,企业上市后更要做好风险防控。田利辉说:“关键在于建立监管+市场的双保险,对持续亏损的企业要实施红黄牌预警,要求研发进展、订单转化率等替代性指标,优化信息披露。投资者需要研判技术壁垒、团队执行力,再到天花板等标准。一定要以产业视角而非财务视角去判断企业的真实价值。”
田利辉建议,未来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包容性,可从三方面去突破。“一是完善预期市值+现金流符合估值体系,为高研发、低利润企业提供新的定价工具。二是要试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改革,缓解短期盈利压力。三是推出特色的融资产品,让企业能够以技术资产来换取资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