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金新能)迎来了科创板IPO上会大考。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报告期内,锂电铜箔行业热度减退致使泰金新能订单持续萎缩,然而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
2024年现金流出4.70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0%
泰金新能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2022年-2024年,泰金新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05亿元、16.69亿元和21.9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63.71万元、1.38亿元和1.83亿元。
2025年上半年,泰金新能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18%。主要原因系公司在手订单中部分客户试运行完成并验收,导致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然而,泰金新能的现金流却偷偷亮起了红灯。2022年-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6亿元、2.10亿元和-4.70亿元,由正转负,2024年惊人地净流出4.70亿元,同比暴跌300%以上,这一数值更是超出报告期内三年净利润总和。
现金流的大幅恶化,暴露了泰金新能收入增长背后的运营模式特征。据了解,公司与下游客户的结算方式主要为“预收定金—发货款—验收款—质保金”,2024年度,由于公司新签设备类合同减少,当期新签设备类合同收取的定金及进度款较上年减少约7.17亿元。
此外,前期随着泰金新能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原材料等耗用增长,导致公司2023年末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余额相应增加,公司于2024年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2023年度增加1.96亿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公司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随着公司的快速扩张,泰金新能的日常运营资金需求和资本性投入需要相应的不断提升,主要通过内部经营积累以及外部银行融资满足营运资金与资本开支需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息债务合计4.84亿元。2022年-2024年,公司订单快速增加,合同负债金额分别为15.70亿元、23.83亿元和14.65亿元。
报告期各期末,泰金新能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17.12亿元、27.06亿元和21.27亿元,其中发出商品占各期末存货账面余额的比重分别为56.61%、74.54%和77.85%。由于公司相关产品验收周期较长,发出产品占存货比例较高。
与此同时,泰金新能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2.96亿元、4.84亿元和6.50亿元,占各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合计分别为9.56%、10.59%和17.32%。报告期各期,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26次/年、4.30次/年和3.80次/年,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的余额较大,加之受下游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回款放缓。
融资渠道单一、产品验收周期长、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回款速度较慢,等等原因都导致了泰金新能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或将出现流动性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泰金新能合并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35%、92.04%和84.86%,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流动比率分别为1.04倍、1.03倍和1.07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41倍、0.37倍和0.39倍,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泰金新能在风险提示中直言,若公司经营出现波动,特别是货款回笼出现短期困难,且不能拓宽融资渠道时,公司将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风险。
行业热度消退 研发力度薄弱
快速增长给泰金新能带来了营运资金紧张、偿债压力大等问题,然而,其所处的电解铜箔设备赛道,正在迎来行业的寒冬。
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铜箔设备市场规模为200亿元,同比增长33%;2024-2026年为国内铜箔行业调整期,新的产能扩建项目将大幅减少,导致国内铜箔设备市场需求规模呈下滑走势,预计2024年中国铜箔设备市场规模将下滑至134亿元,同比下滑33%。
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体现了泰金新能的订单数量上。2022年-2024年及2025年1-7月,公司电解成套装备新签订单金额(不含税)分别为26.30亿元、16.90亿元、1.56亿元和4.68亿元。
据了解,2022年,由于电解成套装备供不应求,下游铜箔企业选择提前锁定泰金新能未来产能并签订订单,导致当年新签订单金额较高;2024年,受下游锂电铜箔企业扩产速度放缓的行业周期性调整因素影响,公司电解铜箔装备的新签订单和发货金额均下降。
幸运的是,2025年以来,锂电铜箔行业逐渐复苏回暖,叠加AI驱动下的电子电路铜箔行业进入上行周期,泰金新能新签电解成套装备订单同比增长明显。
此外,泰金新能还在积极拓展出口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分别为5158.77万元、1442.69万元和1.2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62%、0.92%和5.96%,境外客户主要为韩国、匈牙利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客户。
泰金新能作为冲刺科创板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绝对是监管层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然而公司较低的研发投入似乎让自身的科研属性大打折扣。
2022年-2024年,泰金新能研发费用分别为3755.39万元、4854.30万元和7183.97万元,累计研发费用为1.58亿元。同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5.33%、5.80%和7.25%,公司则仅有3.74%、2.91%和3.27%,2024年更是不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或反映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
本次IPO,泰金新能拟募资9.90亿元,其中1.54亿元用于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这一数值约等于公司报告期内三年研发费用总和。根据项目描述,该项目建设拟投资2.50亿元,其中建筑工程费0.97亿元,设备及软件购置费1.32亿元,这两项就用去91.60%的资金。
此外,泰金新能还将投资4.29亿元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投资3.97亿元用于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据了解,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项目计划生产现有产品中的阴极辊、生箔一体机、表面处理机和溶铜罐。
然而,目前泰金新能电解成套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阴极辊和生箔一体机产能利用率却远远没有饱和。报告期内,公司阴极辊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5.41%、98.63%和46.05%,生箔一体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6.30%、85.67%和18.23%。
对此,泰金新能给出的解释是,电解成套装备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报告期内部分年度生产的阴极辊和生箔一体机相较当年验收数量较大,产销率较低主要系验收周期较长导致当年产量与验收数量不匹配。
姑且不谈泰金新能这一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在锂电铜箔行业热度减退的情况下增资扩产是否合理,新增产能是否有更多订单能够消耗?今日上会,希望泰金新能能够给出新的合理答复。